(这又是一篇我拖更了半年的文章)
我在毕业前两年修了一些乱七八糟的非专业课. 我事后觉得对于读博而言非常有必要, 甚至应该每个学期都修一门. 学一些”没啥卵用”的知识就当科研空余的放松, 而且至少就Davis而言他给本科生提供的很多课程真的很有趣.
控制好每周工作量不超过五个小时也不会很占用时间. 就当是在工作日休息半天然后周末补回来就是了. 毕竟博士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错峰放假.
退一步讲, 以博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 跑去修本科生的课就和玩游戏去青铜炸鱼一样, 非常简单, 很容易积攒那种”老子牛逼”的成就感.
这样才能攒足勇气回实验室继续挨审稿人揍.
GER 001 Elementary German
Davis的语言类课程都是每天一节课. 我上的时候是每天早八, 上完直接去实验室工作. 现在一想简直有病.
德语每周都会有语法, 阅读, 口语, 听力, 和写作. 每天一个, 每周循环. 我们那时候用教科书是Sag Mal, 一个学期也只学了1/3. 剩下的部分得去中阶/高阶德语.
我后来没有继续学下去, 主要是因为感觉工作量有点重, 大约每周要投入10个小时 (如果算上我那个时候在Duolingo打卡就是15+小时了). 但我感觉学习效果要比Duolingo好得多. 语法会更系统, 有人教授也更容易上手. 而且我很喜欢课程掺杂的很多德语文化的内容.
教我们的是个TA. 出于某些我不理解的原因所有德语课都是一个教授开的, 但是出面教学的都是他的博士生. 想想就太惨了, 读博已经很累了还得上早八的课打工挣钱. TA和我们说教授只负责每周开会制定教学进度云云.
ECH 001 Design of Coffee
咖啡课据说是Davis的精品课程. 属于是人均要来抢一下的那种. 每周三小时的Lab会点名, 但是网课属于是爱看不看的那种. 我把所有网课都跳过了, 只看了下每节课的大概. 这样Lab+后续的数据处理很符合我”每周工作量小于五小时”的需求.
这门课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他下属化工, 教授也会和你强调咖啡本质上是化工产品. 课程没有去强调”香味”, “口感”这种比较玄学的东西, 反而是量化的去分析咖啡的成分, 大概就是下面这张图. 很符合我对食品的认知.
Lab难度要求不大, 每次就是各种冲咖啡, 冲完定量分析, 然后找明白这壶咖啡落在哪里. 我选了下午的时间段刚好在食困的时候边做实验边喝. 最后三次Lab就是期末, 找一个合适的参数自己烤豆子冲咖啡然后全班盲测. 简单说就是几个超参叠在一起, 调参; 说这个博士可一点儿不困.
盲测的时候我信誓旦旦的和labmate说这一壶绝对是我们的, 然后输了两杯奶茶
ARE 171 Principles of Finance
这门课是我学生推荐给我的. 之后看起来我也很推荐.
工作量大概每周五个小时, 每周去上课, 没有作业. 但课外需要读华尔街日报(WSJ)和Liar’s Poker. 考试就是习题课内容 + WSJ + Liar’s Poker.
WSJ倒也没啥, 我已经定了很多年WSJ日常看看. Liar’s Poker我觉得意思不大, 更像是吐槽八十年代华尔街的草台班子们的那些破事儿. 正儿八经解释为什么八十年代他们债券市场突然红火的内容可能就两三页.
教授上课也不是很爱照着书讲, 更像是就着最近的新闻聊天. 上半学期聊了很多宏观的内容, 尤其是利率. 内容层面没太超出小Lin说利率那集二十分钟说的内容, 讲的很慢. 颇为搞笑的是刚开学说今年要降息六次, 到今年底了就降了三次.
教授上课特地强调自己不会荐股. 结果上课举例动不动就是沃尔玛和CAT. 我动心了, 一买CAT立亏10%. 年初他还跟着新闻喷Apple赶不上Magnificent Seven (美股七支柱) 的脚步了, 涨幅太小了. 转身低买Apple立赚40%.
亲自体验了美股的神秘以后, 这节课学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没人能长期跑赢市场, all in大盘. 如果有, 请立刻去华尔街办理入职手续.
但大部分情况下鲍威尔的两句话都比我上蹿下跳的交易管用的多.
下半学期聊债券就更干一点. 主要是债这个东西确实无聊, 到最后教授都有一种”终于讲完了解放了” 的感觉. 虽然说起来债券定价就是算个级数, 但是债券价格和利息的反向关系仍然不是那么直观.
我倒是收获挺多, 我之前从来没考虑过投资债券. 现在几乎放弃了高息活期, 需要流动性的资金都去玩债, 无非是玩无风险国债还是高风险垃圾债的区别.
教授说他本来疫情就该退了, 但是上网课搞得他很不爽, 总想再教一次线下课. 他说他很喜欢这种聊天式的讲课, 可以及时和学生互动/收到反馈, 这是网课做不到的. 刚好教完今年他就退休, 所以之后应该是修不到了.
PHI 013 Mind, Brains, and Computers
这门课也是我学生推荐给我的, 不过和ARE 171在一个学期里太忙了, 上了几节退课了, 挺遗憾的.
和标题不一样, 首先这门课是哲学系的一门课. 仔细看大纲其实更多是在教学生思辨和写作, 就蛮哲学的.
而”Mind, Brains, and Computers”这个看起来很大的标题只是为了让思辨和写作有个可以着手的点: 我们总得辩论点啥子. 这节课就讨论这几个概念的关系, 有什么共性和区别? Computer mind是否存在?
教授是物理Ph.D., 绕了大半天来哲学系讲计算机, 不行, 要素太多.
课程主题就是每节课读篇论文, 然后课上讨论. 一学期读完十几篇文貌似不多, 可是上古论文不如现在的八股文可以一目十行, 他们是真的议论啊.
我们现在都知道人工智能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 而什么时候, 花多少钱做的问题. 但这事儿在八九十年前可不是那么明白. 图灵先生除了提出了图灵测试来论证人工智能是可以有的, 他还正儿八经在论文里逮着所有主流的反对意见一一驳斥. 我看完图灵提出图灵测试的那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迷糊的我睡不着觉.
我觉得这门课挺好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关于思辨的内容被分散在英语, 法与社会, 和美国历史这类选修课里. 当我们需要去严肃讨论一些不那么量化的议题的时候才会被用到. 但我本科要是专门有一门课讲这个, 还是这么有意思的话题我不得爽爆.
课其实没有那么火爆, 毕竟是有点干了.
Boxing
ARC每个学期都会开放一些课程供学生选择. 拳击是其中一个.
这些课程不是学业要求, 只是学生活动的一部分, 甚至需要缴费.
有个waiver可以免除这个费用. 我当时填了. 你声明一下physical activity如何帮助你的学业就可以免除. 基本上就是说说我的mental health和physical health都得到了提升, 我的注意力能跟集中了blah blah. 我感觉就像是满足一下一些人或者经费普渡众生的虚荣心: 啊~ 我们发钱帮助学生了!
Boxing每周俩小时, 蛮chill. 和大学体育课蛮像的. 教练带着你做些基本的拳法和步法的训练. 如果实在是腾不出五个小时修一门正儿八经的课程, 去ARC找个运动也是个不错的选项.
After all, it’s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