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迪冲浪记

0

和朋友聊过, 我说我写文章并不是为了阅读量, 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 强迫自己把想法从碎片状整理成合乎逻辑的线性. 这中间也给了我反驳自己观点的机会, 类似于一个人的辩论, 同时扮演正方和反方, 抽空和自己谈话.

这样的好处是我可以把自己的思维整理起来. 有的时候想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落到文字, 考虑读者的感受, 才会去把乱七八糟的想法整理成线性的. 平时思考的一些漏洞, 写下来的时候能注意到.

当我跳出来开始审视自己思维的时候, 我经常发现有的想法是缺少证据的, 甚至是不对的. 而我上次给大家投票承诺要写“向内和向外”, 在这个话题上自我审视带来的麻烦尤为严重. 我的很多想法是基于我自己的观察, 而事实如何很难被论证. 也许我的观测是对的, 也许我只是观测到了幸存者偏差. 更要命的是, 我发现我压根没有探讨这么大题目的能力. 结果就是这篇文章我写好了, 改了两遍, 还总是觉得里面有漏洞会被驳斥. 理直气壮地拖更

举一个例子, 我观察网友的时候需要从社交平台入手. 检查我写的内容, 发现我经常参考的是Reddit和知乎. 但这两个平台是否有代表性? 知乎上的思想是不是真实的, 大众的想法? 审查和推送系统又把多少人关进了信息茧房? 思来想去总觉得不合适. 知乎大家在国内都看过, Reddit被墙了, 大家看不见. 不如先写个我在Reddit上的冲浪体验.

至于”向内和向外”这个主题, 完完全全掰扯清楚可能是博士生毕业论文的长度, 压缩在一篇文章里也逐渐变得困难. 所以我决定写不止一篇文章, 而是一个系列, 每次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很多东西也不过是我的个人体验而不是什么结论性的东西. 好处是我可以写任何我想写的东西, 风险是我可能很长时间都得不出一个结论.

1

红迪, 原名是Reddit, 不知为何中文社区翻译的时候取了前一半的意思(Red, 红)和后一半的发音(dit). 可能和红迪小机器人头上有个红红的豆豆有关. 最早认识红迪是在16年, 在芝加哥读暑校. 因为那时候英语还不太行, 选修了一门英语言文化. 这门课的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让我们逛红迪写报告.

红迪的结构和百度贴吧有些类似. 红迪内有很多”子迪”(subreddit), 每个子迪都有属于自己的主题. 你需要关注了特定的子迪以后才能看到内部的内容. 当时只关注了几个地域类的, 以及一些兴趣爱好和美剧. 写完作业以后也没多逗留. 主要当时觉得关注的子迪都没啥意思, 有趣的内容很少. 不过可能我关注的子迪本来就不怎么活跃.

再次遇到红迪已经是20年. 同样是为了提高英语. 无论书面英语有多好, 上网冲浪遇到的都是另一种语言. 想象一个对着字典学完了中文的人, 到了中文互联网看到大家的”孝绷乐典急”是什么反应. 他能在字典上找到每个字的含义, 和实际含义也大差不差, 但却无法推断出这背后的语义, 更不知道这是互联网骂战中的常用词汇.

另一个目的更紧迫一点. 我在20年初退出了知乎, 急需另一个平台的信息来杀时间. 退出的原因一方面是回形针被骂到退网. 回形针是一个我很喜欢的科普博主, 而退网这事儿知乎清一色的支持, 几乎没有我的发言之地. 另一方面是疫情, 在知乎上看到太多的错误信息, 一开始还有兴趣纠正, 后来索性放弃. 两件事合体让我对这个社区彻底失望, 我不理解这个社区的用户们希望看到什么, 他们寻求的到底是真相还是他们希望的真相. 遂看向了许久没有打开的红迪.

20年再打开的时候有了一个新的功能:子迪推荐. 这次给我推荐了不少有意思的子迪. 最重要的莫过于 r/meme (表情包)和 r/unexpected (意料之外). (用字母起头接斜杠和名称是红迪特有的命名方式, r/起头表示子迪) 经常能在这些社区看到沙雕网友们说话又好听, 图片视频又好看.

养了荷兰猪以后在r/guineapigs (荷兰猪)看到网友们的猪猪和一些饲养建议. 大家三五不时会拍自己猪猪的照片. 或者是分享谁家猪猪过世了,在这里被说成跨过了彩虹桥 “Cross the rainbow bridge”

在r/aviation (航空)学飞行经验, 看各位机长的经验和一些航空展的图. 这个社区的用户相当友善, 大部分是各航司的飞行员, 学员, 教练; 如果你在上面提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他们都会很热心地回复. 尽管如此, 919出来的时候他们几乎清一色负面评价, 这倒让我很惊讶. 一问普遍意见是“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然后排出诸多新闻报告不表.

2

我刚刚说红迪和贴吧有一点像, 内容分区. 但是红迪和贴吧有一点不同, 这一点导致了这两个社区天差地别: 内容展示.

这可能乍一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 但熟悉互联网的人应该知道: 顺序就是一切. 比如淘宝店家要花重金,才能让自己的搜索结果出现在前列. 这一点上, 两个平台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设计.

百度(至少我印象中是)用了时间排序, 先发的帖子在后面. 这是早期BBS论坛的一个设定, 被沿用了下来. 其逻辑和报纸有点类似, 新出现的东西当然要排在前面. 不过这个规则也有缺点, 新出现的内容不等于是有效的内容, 如果仍由低质量的帖子在最主页出现, 那么这个论坛会变得很无聊. 曾经火遍网络的”李毅吧爆吧”事件, 就是利用了这个规则, 派人不断在敌对贴吧发帖, 正常贴子都被挤到后面甚至第二页去, 导致敌对贴吧无法正常使用.

而红迪, 用了一种热度+时间的混合排序. 热度排序保证每个用户都有一些”投票权”, 对喜欢的帖子点赞而不喜欢的帖子点踩, 使得好帖子会很快浮出水面. 同时子迪的设计又(无意中)杜绝了买热度的可能. 因为关注某件事的粉丝总能看到你要买热度的内容, 而其他人因为没有关注这个子迪, 买了热度的帖子甚至不会出现在他们的主界面, 买了个寂寞.

更进一步的是, 这个设计不仅用在了帖子本身, 所有回复也同样有这种设计. 点赞高的回复会被排到高处, 而点踩多的帖子则被折叠, 用户要手动点开才能看到. 这一点设计同时使得红迪变得颇为友善. 因为不友善的帖子会很快被踩到折叠. 这个设计同时解决了其它在大陆社区常见的问题.

对于错误信息, 在一个由感兴趣的用户和专家构成的社区里几乎无处遁形, 立刻就会被踩到折叠. 至于举报, 每个子迪都有mod, 就是贴吧里说的吧务, 他们负责管理整个社区. 很多贴吧的吧务并不亲自管理社区, 而是使用机器人监控所有行为. 这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结果, 就是大陆社区里举报的风气并不流行. 首先因为吧务们倾向于相信,他们已经把机器人设置得够好了, 机器人很听话, 严格按照旨意行事. 因此举报是一件颇为费力的事情. 其次, 即使机器人犯错误了, 一个不符合子迪规则的帖子很快就会被踩到底, 根本不需要人来举报就会被折叠.

内容排序, 审查, 监管,这些在国内可以被平台拿来赚钱的“工具”就这样在红迪全部开放给了用户. 难怪红迪不赚钱(错

3

细说我在红迪冲浪的经历, 有两件事逃不开, 一好一坏. 一来是r/china_irl和 r/real_china_irl. irl是英语in real life的缩写, 可以理解成”真实的中国”和”真正真实的中国”. 两个社区的一个共性是, 红迪的设计在这里失效了.

先说信息真实性. 一个很不幸的事实是, 国内存在太多灰色, 不透明, 潜规则以及不平等. 到底什么是真实的中国? 一带一路是, 疫情轻生也是; 六亿一千是, 超跑炸街也是.

不透明导致大部分信息都很难被验证. 疫情期间三五不时都有”高层”消息. 以至于社区内经常嘲讽一些人”听床师”, 仿佛他们躲在那谁床底下一样什么都知道.

另一个常被嘲讽的身份是”晶哥”, 也就是网警. 传闻网警也逛红迪, 说是观察言论走向. 有人汇报过确实因为红迪的发言被抓去喝茶了. 但怎么知道他真的被抓去喝茶了呢? 喝茶又不是逮捕没有记录的.

即使他真的去了, 又怎么知道一起在网上冲浪的这么多人谁是晶哥谁不是呢?

不验证的信息导致点赞点踩的机制失效. 人们不会给错误信息点踩, 而是会给他们不喜欢的信息点踩. 中文互联网的信息茧房问题就出现了. 不过有所不同的是, 这次有两个茧房: 看好中国的和看衰中国的. 这就是有两个中文社区的一部分原因, 其中的政治斗争不表.

就不得不扯到到另一个很要命的问题: 中文社区的用户割裂. 红迪在大陆被墙了. 那么红迪中文社区都有什么人呢? 能翻墙的大陆人, 一些港澳台同胞, 海外侨民, 留学生, 各种二代三代.

他们又持什么态度呢? 出国就爱国的人当然有, 也许还有晶哥在控制言论, 甚至有极端粉红花费诸多代价翻墙,就为了和一群润了的人争论国内有多好. 我见过几个二代出国了以后不再是特权阶级, 得和我这种草民混在一起, 他们当然是非常支持国内的土壤的. 当然有见不得中国好的人, 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甚至我认识的最抽象的人,不支持当前体制完全因为他不是既得利益者.

可以想象在这群人中间, 试图达成任何共识都是非常困难的, 甚至比在大陆都难. 至少在大陆, 所有人都被关在同一个信息茧房里; 而在红迪, 你还有各种外网信息可以引用. 当争论发生的时候, 缺少真实信息, 缺少大家能同时认同的观点. 那么这时候谁来主导讨论呢? 管理员, 这个本应管理社区的角色变成了中文社区的意见独裁者. 于是在这里, 几乎任何讨论都会和大陆的中文互联网一样, 以一地鸡毛收场.

离开的原因是疫情期间的一桩事. 似乎是封控期间有个高层住户跳楼, 具体原因不详, 只是有一段手机录的视频发在红迪上. 本来看到这种视频已经非常不适, 但疫情熬到22年大家多少有些麻木了. 看到评论区更加不适了, 鱼龙混杂的用户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态度,让人怀疑鲁迅先生的人血馒头或许一百年后还是没有过期. 但鲁迅先生描述的是没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老百姓, 而我更倾向于认为红迪的中文用户大部分都受过本科教育, 毕竟出国或者翻墙都是不低的门槛. 或许劣根性这个东西是真实存在的.

之后我没逗留多久就退出了红迪的中文社区. 甚至是几乎所有的中文社区, 把推特和ins上的中文博主, 除了我认识的朋友, 都给取关了. 红迪的中文社区给我一个新的视角: 中文社区诸多问题的起因或许不是平台设计, 不是用户的受教育程度, 甚至不是审查机制. 这样大规模的割裂导致中文压根就是不可用的.

4

r/place是另一个能窥见互联网酸甜苦辣的窗口. 在r/place, 官方提供了一个画板, 每个用户每五分钟能把一个像素更新成一种颜色. 同一个像素点可以被反复改写. 对于一个像素来说听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如果一个小团体试图借用一小块地方画点logo, 这很快就变成了一场领土战争. 而谁都没有对某一些特定像素的控制权, 有的只是不断地等待五分钟, 然后把有争议的像素涂成自己这个团体需要的颜色.

这事最早在17年愚人节举办了一次, 当时是2000x2000的画幅, 只办了一天. 2000x2000是四百万个像素, 而一个用户一直守着也只能放置150个不到的像素, 听起来完全不可能画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 但是叠加上社区百万级别的用户, 结果就非常有趣了. 第一次举办的时候没有任何事先通知, 完全是靠社区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如果你去看Youtube的回放(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Kb81sdAK4) 会发现刚开始用户量很少, 也没有什么可以识别的东西, 更多是用户随机地放置色块.

接下来看到的让我感觉几乎是互联网的缩影. 最早出现的可以识别的图像,大概是左下角的德国国旗和斜插下来代表LGBTQ团体的彩虹条. 之后各国国旗都开始出现. 德国国旗不断扩展, 最终以入侵法国国旗为标志性事件发动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法国被迫向北撤出. 颇为有意思的是, 法国南北扩张, 德国东西扩张, 在重叠处不断斗争, 最终以欧盟旗帜收尾. 三战结束

很多人像是被蜂巢心智控制了一样,在左下角把白色涂成蓝色, 并且越来越大. 但这样的无意识很快被一些以蓝色为主色调的logo占领. 一些游戏, 宗教, 艺术的标志逐渐在中后半场被加进来. 几乎每一个团体都在维护自己的领土. 也几乎每个团体都在遭受随机网民的攻击. 毕竟, 看着不爽的东西就上去改一个像素这种事儿谁都能干. 既然说到随机攻击,就不得不提加拿大人画不出自己的旗子, 最后德国人来帮忙(诛心了属于是)

今年顺手也帮加州大学画了个校徽. 因为我们加入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 地图上没什么地方剩下, 空间比较小. 结果就是各个分校的校徽非常抽象. UCLA, Berkeley这种大牌名校真的你写个字就知道, 就我们这种垃圾学校比较喜欢作妖. 比如我们画了个马, SD画了个三叉戟, Santa Cruz画了个香蕉虫? (不是我说,什么正经学校用香蕉虫做吉祥物啊, 这是卡通版, 不要去搜实物啊救命) 如果你看不出来的话, 对比着看是不是觉得合理多了? 22年还有一个有趣的是, 不断出现的仅用几十个像素就能画出来的太空狼人杀小人, 加州大学的校徽里也藏了一个.

因为22年大家已经预计到了这个活动, 到了22年很多团体变得更加有组织了. 德国团体甚至有一个专用的群聊和子迪, 下属多个分管不同事务的部门, 包括但不限于修复, 扩张, 外交, 创意. 因为这是一个全球活动, 欧洲人白天放下的像素会被美洲人趁他们睡觉的时候攻击, 德国团体后来甚至演化出了守夜部门, 在他们的夜间维护自己的领土. 以前我以为严谨的德国人是笑话, 看完这次活动信了.

22年也展现了新的社会问题, 诸如网红. 某网红组织自己的上万粉丝,同时放置一块温斯顿的头像, 在几秒钟内踏平了很多几百像素的小艺术品, 人们甚至没时间反应,自己花了很多心血构建的东西已经没了. 在被反攻以后还在不同的地方重复了好几次. (我觉得真正惹众怒是第三次, 他们选择了把星战的海报踏平, 惹谁不好惹星战) 尽管这件事情后来在网上被各网民口诛笔伐, 但也确实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网红在小团体内的巨大影响力是一个社会问题吗? 这个问题在国内和国外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17年的时候觉得挺遗憾的, 因为红迪在国内是没什么人用的平台, 在整张图上找不到什么中国的代表. 有意思的是, 18年被墙以后, 22年的活动反而有了. 但就像上文说的, 红迪的中文社区鱼龙混杂, 想要画一个旗帜是非常困难的. 非常搞笑的是, 那会儿刚好铁链女闹得沸沸扬扬, 最终就画了个铁链女. 其它几个属于中国地块画出来的东西除了原神我都不能说 (摊手) 反而更遗憾了, 能让外网中文社区团结起来的东西, 在内网都不能说.

22年也加入了一个更加”返璞归真”的设定, 在三天时间截止之后, 像素按照热度排序清空. 最经常被放置的像素最先变白, 直到整个画布变回白色. 很难说设计组是什么寓意. 但要我猜测的话, 从白色开始再到白色结束, 最热的像素反而最先消失, 有没有可能是说我们在网上的所有争论, 其实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有机会还可以看看22年的回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5O3UgLG2Jw).

5

最后说说我为什么离开了红迪. 所有平台, 不论国内外都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怎么赚钱?

国内平台诸如微博和知乎,通过把控信息筛选的权利, 把所有人都投入一锅永不停息的争论中, 通过用户的注意力来投放广告. 红迪虽然也有广告推送, 但始终不温不火.

有诸多由社区开发的, 屏蔽广告的第三方红迪存在. 这些第三方应用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定制化功能. 这些第三方App通过API和红迪通讯, 使得你能看到和官方红迪一模一样的内容. 这其中的”定制化”, 就几乎一定包含了去广告.

(国产App: 还有没有王法了?)

而红迪的API几乎免费.

这就像图书馆的书免费看, 对大家都好. 唯一的问题是, 这图书馆它不赚钱. 对市政设施来说没什么问题, 对一家企业来说这可不行.

于是红迪在年初推出了一个很关键的策略: 提高API收费. 就像是图书馆开始收出借费了, 要么留在我这看广告, 要么给我交一笔钱.

听起来是解决了盈利问题, 但却触了用户的逆鳞.

首先面对提高的API价格, 第三方应用几乎无法再维持免费. 诸如Relay for Reddit这样的第三方应用就选择直接把API的费用转嫁给用户, 根据用户的使用量收费. (什么赛博水表) 有的App则直接选择关停. 无论是哪种都很难让用户高兴.

更要命的是, 大部分子迪都在依靠机器人管理, 而机器人也要使用API. 子迪的管理员可能要被迫撤下机器人, 代价是子迪变得难以管理, 帖子质量相应下降.

几乎所有用户都表达了不满. 但面对红迪CEO强硬的态度, 大家的选择是赛博自尽. 在新的API价格实行当天, 诸多用户选择删号. 管理员们商议之后, 热度最高的200个子迪中的大部分(标红)都选择把”红迪杀死了第三方应用(和它自己)“的帖子置顶之后关停子迪.

后来听说CEO拒绝让步, 把这些子迪都开放了. 不过就再也没关心了.

因为删了自己的号. 在红迪恢复API免费之前, 也不打算回归. (不过目前看来是不可能了)

如果这场红迪闹剧教会了我什么, 那就是人经常会忘记自己是有权利拒绝吃屎的.

离开红迪之后经常陷入没啥东西可看的尴尬境地. 玩了一段时间小红书, 发现很难看到有效信息, 更不用提小红书诈骗和日常炫富的内容. 有段时间无聊到没事儿打开Google News. 结果成了习惯, 现在获取信息的日常是华尔街日报和Google News.

离开社交媒体的这段时间让我意识到: 我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多无效社交. 哪怕红迪比我用过的其他平台都好, 但似乎我并不是离开它就不能活. 也许离开红迪是一件好事, 我可以把多出来的时间学习德语, 看严肃媒体, 或者干脆休息.